X
最新发布 / NEWS

《金融业纪检人当先做敢进诤言之人​》邮储银行芜湖市分行--郑先明

发布日期:2021-03-04 浏览次数:1975

     近日翻看女儿的中学课本,重读了《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言散文,颇受启发,对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看似轻松的故事讲述,却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而叹服。

       扁鹊初次进见蔡桓公,站立在一旁细细地观察一会儿,便对桓侯说:“君有疾在腠理(指在皮肤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答道:“寡人无疾。”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蔡桓公,再次提醒他道:“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又不悦。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又对他提醒道:“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这之后再过了十天,扁鹊看到蔡桓公后转身就跑走了......文章写到此,故事的前半段叙写告一段落。

      愚以为,文章的精彩在于后半段叙事的层层递进,读来不得不令人信服。扁鹊是如此剖析蔡桓公的患疾:“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药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若到了骨髓里,那是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了。现在桓侯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无话可说。”

通篇读完,掩卷长思。除了景仰这位古代神医的精湛医术之外,感受最深的还是他那颗敢于直言、敢说真话的医者仁心!此篇短文的开篇叙写了扁鹊首次大胆进言,便被蔡桓公断然回绝,甚至明显感觉到了桓侯对他的进言,产生了某些误解的情形下,却依然初心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敢进真言、敢说真话,无私无畏地晓之以疾病进展之态势,这种率直且无私的态度,不正是现阶段我们金融业纪检人应具备的品质吗?!与其事后弥补,不如事前预防,也是做好纪检监察实际工作所遵循的规则,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训:善治未病者方谓上医。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抓早抓小抓问题苗头、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正体现了银行业系统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对党员干部事前的防范、小事的监督,通过适时的“敲打”,促使党员干部及时醒悟,避免由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将那些尚未发病和病情尚不严重的“患者”医治在萌芽状态。对“少数”和“极极少数”严查严办,综合运用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手段,对各种违反党纪的行为动辄则咎。

         敢说真话,首先应敢进诤言,需要的是勇气和胆识。每一位奋战在银行业各级纪检监察岗位上的普通党员,都要有一种襟怀坦荡勇担当的精神,发现了苗头敢于直言,找准了问题敢于追责。要立足本职岗位,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强化面对面、近距离的监督。同样,我们银行业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对待自身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贻误了最佳“诊治”时效。而且,要乐于听真话,勇于纳诤言,虚心接受批评和意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长此以往,定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邮储银行芜湖市分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