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与监督,让清廉金融落地生根》徽商银行芜湖分行--许镯青
发布日期:2020-11-09 浏览次数:3206
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对促进规范业务经营、改进金融服务、塑造良好品牌形象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引导金融从业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乃是行业文化的最高要义。以清为美,以廉为荣,以洁为傲,应成为一种道德文化,深扎于每一个银行员工的内心深处。清廉,诚信,合规,公开,为民,应贯穿于金融从业者日常的工作细节之中。在金融清廉文化建设常态化过程中,银行纪检监察部门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较为关键,该部门的创新工作,可以促成清廉金融文化在行业内有效落地,从而打造风清气正的清廉金融环境。
一、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让清廉金融有章可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业健康发展,离不开长效机制的建立。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需要建章、立法、成规。成立行业内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制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条例,拟定相关警示制度等等,使清廉文化成为金融行业的核心文化;同时让银行员工学制度,知制度,行制度,守制度。有了制度,员工才会明规矩,存戒惧,廉洁的行业生态才能真正建立起来。譬如,我行制定警示教育实施方案、纪检监察工作报告,强调全行要保持政治清醒,提高政治觉悟,结合日常工作,切实将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文化引领,让清廉成为银行人的自觉崇尚。
廉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国人千百年来的道德准绳。金融是高风险行业,金融和廉洁相遇而融合,使冷冰冰的行业有了温暖的文化色彩。因而,文化引领可以使清廉金融更容易深入银行从业者的心。把清廉金融教育作为银行员工的入职第一课,帮他们系好步入金融业的第一粒纽扣,增强其清廉意识和从业道德;以案说法,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上海分局原副局长马路被公布“双开”,吉林省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中玉接受审查调查,中国银行宁夏分行总审计师刘富国被公布接受审查调查,都是活生生的案例;我行每年邀请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纪检监察培训班,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的效果;结合本地廉洁文化元素,呈现具有本行特色的清廉文化:我行就从行名“徽商”二字入手,充分挖掘几百年徽商的廉洁诚信和吃苦耐劳精神,使清廉文化融入徽商银行员工的血脉。
三、抓监督,堵漏洞,筑牢清廉金融的安全堤坝。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监督不缺位。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可以有效促成行业自律,让清廉金融生根发芽。制定党风廉政教育计划,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中,重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法和腐败问题,既有威慑,又有感化,综合施治,宽严相济。
一是坚持推进全覆盖与抓关键少数相统一,加强对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的廉洁风险防控,把握好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支行、部室主要负责人“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的监督;加强对支行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形成“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应,通过强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唤醒责任意识。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清廉金融监管重点风险清单,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督促各级党员管理人员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查找部门、岗位、工作环节、操作流程中的廉政风险点。
公生明,廉生威。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营造风清气正金融从业氛围和优良金融政治生态的迫切要求,是金融行业反腐倡廉斗争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建设,树牢宗旨意识,时刻检视自我,养正气、祛邪气、固根本,做到心有戒尺,不越雷池。徽商银行芜湖分行将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