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清风正气 筑廉洁金融 》工商银行芜湖中山路支行--汪诗萍
发布日期:2020-11-09 浏览次数:2662
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永不过时。推崇清正廉洁,古时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清风正气,而今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严明。这其中,金融廉洁至关重要。加强廉洁金融文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
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领域的清正廉洁,自十八大以来,我党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聚焦“四风”,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深化金融反腐工作,查处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加强廉洁金融文化,是金融业应对国内外复杂金融环境,确保自身稳健发展的需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有较强的杠杆效应,金融腐败中百万元的利益输送可能导致数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金融风险的扩散将波及实体经济,对金融安全、市场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廉洁金融文化,是丰富金融文化理念内涵,构建廉洁高效的金融管理体系的需要。廉洁金融文化建设,符合大众对于廉洁文化的认同和追求,有利于提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金融客户的信任和信心。
在此背景下,如何弘扬清风正气,建设廉洁金融文化,就成为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此时更应积极探索廉洁金融文化建设,将廉洁金融与党团建设、经营管理相结合,引导员工将清正廉洁谨记于心,谨慎于行,继续发挥好银行业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加强文化引领,让廉洁金融深入人心。建设廉洁金融文化,首先要让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将“廉洁”纳入价值观的范畴,而价值观念的培养需从宣传、学习和警示等方面着手。具体到银行业,其一,加强廉洁金融文化的宣传。召开廉洁金融文化建设专题部署会议,签订廉洁金融承诺书或责任状,层层传导,上级行关于廉洁金融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和会议精神及时向下传达,宣传标语、海报、视频等廉洁金融文化作品,应摆放至日常工作场所显眼位置;其二,加强廉洁金融文化的学习。廉洁金融的学习应分层级、分岗位、分阶段进行,组织行内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廉洁金融文化的理念和内涵,利用好红色资源,学习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筑牢思想基础;其三,加强廉洁金融文化的警示。廉洁金融的预防提醒、警示教育要做实,要做细。以“案防警示教育”等活动为契机,坚持廉洁金融、与党团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部门邮箱、工作微信群等重申纪律规定,进行廉洁金融提示、转发通报金融腐败案例,要求员工引以为戒,守住红线。
加强文化落地,让廉洁金融有章可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现行的金融管理体系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打造廉洁高效的金融管理体系,廉洁金融的文化理念应运而生。文化的形成是一种持续的、可追溯的行为。廉洁金融文化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洁文化,在廉洁文化中尤为注重责任的规制作用。因而,加强廉洁金融文化,需要落实岗位责任制。例如,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对廉洁金融、党风廉政等重要工作内容应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及时总结反思,修复管理上的漏洞;推进“一岗双责”制,既负责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落实好廉洁金融文化建设,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等。廉洁金融文化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合规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加强廉洁金融文化,需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例如,梳理和总结现有规章制度,整理并完善关于廉洁金融具有针对性的约束制度,引导员工合规运营、廉洁执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制度流程,提高业务学习能力和风险辨别能力,自觉抵制金融腐败行为,防范重大金融案件的发生。
加强文化监督,让廉洁金融有序运转。完善监督管理,是让金融权利在阳光下运行重要保障。加强廉洁金融文化建设,预防查处金融腐败,须建立健全廉洁金融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廉洁金融内部监督的重点是源头治理,推进内部监督常态化。建立廉洁金融监督工作小组,专人负责廉洁金融工作,专项进行金融腐败治理;定期召开廉洁金融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各部门进行自查自纠,提交总结整改报告;将廉洁金融监督工作与本行经营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完善金融反腐管控体系;加强信息共享程度,及时传达违规违纪风险提示,督促单位负责人密切关注员工动向,尤其是有高风险投资倾向或行为的员工,做到潜在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廉洁金融外部监督的重点是检查调查,推进外部监督全面化。除了设立并公开电话、邮箱、官网等线上线下群众监督渠道外,还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监督,基于大数据抓取,全面监控金融网络异常数据,重点关注腐败问题多发地带,灵活运用明察和暗访技巧开展相关走访和调查等。廉洁金融建设多措并举,让全体员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积极营造清正廉洁的金融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