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芜湖市银行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
发布日期:2020-03-12 浏览次数:2893
2020年芜湖市银行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来源:今日芜湖客户端编辑: 周一平发布时间: 2020-03-11 16:34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作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芜湖市银行业自3月9日起启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线上宣传活动。
芜湖市银行业协会及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通过自媒体、微信、微博、短视频APP等多渠道,线上宣传疫情防控举措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现向广大市民普及网络支付风险提示和如何识别及防范疫情防控期间新型诈骗手段小知识。
网络支付风险提示
1、提高风险意识,不轻信陌生信息,不轻易给陌生人转账。
2.在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对方要求转账、付款的,应核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和汇款真实性,提交付款前看清支付金额与收款人姓名。
3.可选择ATM或自助终端转账,延迟汇款方式支持24小时内撤销,必要时可挽回您的资金。
4.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交易密码、网银登录密码、动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5.警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和网络链接,可能隐藏木马病毒或钓鱼网站。
6.加强支付终端安全系数,密码设置要谨慎,各类密码要区分,避免长期使用相同密码。
7.网上支付尽可能使用数字证书、U-key等金融工具提高安全系数。
8.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疫情防控期间新型诈骗手段识别及防范
当前国家疫情防控工作正在紧密推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型肺炎疫情采用新的手段进行诈骗,大家需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
骗局一:虚假售卖特效药、医用口罩实施诈骗。诈骗分子会在网上散布预防新冠肺炎特效药和医用口罩信息,等有人上钩后就会诱骗对方购买,还会以先付款后发货为由要求转账,付款后骗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风险防范小贴士:医疗防护物品一定要上正规平台或到正规药店购买,线上私人交易资金得不到安全保障。如果必须通过线上私人交易进行购买,也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信息的真伪,绝不轻易转账汇款。一旦受骗,立即报警。
骗局二:以捐赠的名义实施诈骗。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络、手机冒用红十字会或民政等部门的名义,发布防控新冠肺炎“献爱心”捐赠的虚假信息,利用对方的同情心来进行诈骗。风险防范小贴士:热心市民如果想捐款捐物献爱心,应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捐献爱心,对从网络上发布捐赠消息的个人和机构要注意进行身份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骗局三:“提前缴纳学费”骗局。利用此次疫情,骗子假借学校工作人员身份,通过电话谎称“延迟开学需要提前缴纳费用”、“您的孩子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等要求其家长向指定账户汇钱,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风险防范小贴士:缴纳学费事项之前需跟学校进行联系,核实清楚,切勿轻听轻信,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缴费,同时留存缴费证明,谨防上当受骗。